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轉貼文章 : 天灸療法的應用

作者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浸大中醫藥 – 2012年6月21日
天灸療法源遠流長,是中醫傳統醫學灸法中非火熱灸的一種,又名「自灸」,「冷灸」,現代也被稱為「藥物發泡療法」‭ ‬、「敷貼療法」或「敷貼發泡療法」。此療法是採用對皮膚有較強刺激作用的中藥粉末敷貼於穴位或患處,使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藉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的一種治療方法。天灸種類很多,當中包括:三伏天灸、白芥子灸、蒜泥灸及斑蝥灸等,而三伏天灸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天灸療法。

何謂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是根據‭ ‬「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以經絡腧穴理論及中醫時間治療學為基礎,選用芳香、辛溫之中藥磨成粉末調製,在「三伏天」敷帖穴位以治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胃腸炎、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及腰椎病各類關節痛等疾病,有較好療效。

此療法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辨證選穴,穴位選取重在少而精。選擇離病變器官、組織最近、最直接的穴位。同時,亦憑經驗選穴,如敷貼湧泉治療小兒流涎;敷貼身柱穴治療百日咳等。其優勢在於藥物副作用少、藥物濃度處於穩態、不經過肝臟和胃腸道的破壞、能提供可預定的和較長的作用時間等。但必須留意,孕婦、發燒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支氣管擴張患者、肺結核活動期患者、合併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等疾病、皮膚對藥物或膠布特別敏感者都不適宜接受治療。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針灸科‭)  ‬
楊君軍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