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富達國際: 你應持有股票多久?


投資與耐性從來不是合拍的一對。我們也許會提醒自己,我們的投資是長線的,但許多時候,我們都感情用事。投資者常常跟進股市的每日起落,結果也常悔疚,自覺太早沽出或買入太多。

投資者希望快速得到滿足,這在投資學上形成一種偏見,其技術名稱為「誇張的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誇張的貼現」解釋了為何難以勸服人們就長遠的退休需要而投資。換句話說,我們愈是要長時間等候,愈是覺得有關回報應以更高的貼現率來計算價值。

但從技術角度分析,這個貼現率與時間的推移並不一致──兩者的關係不屬於指數式(exponential)。經濟學家原本預期,人們會理智地以指數式將時間按比例地貼現,但有些投資者對時間的想法並不理性,當某些事件發生在將來時,我們只會把它們看成一堆模糊的遙遠事物。具體來說,1年後發生的事,固然與現在有些距離,而4年後的事,自然再遙遠一點。可是,在我們腦中,4年與1年的長度並非有4倍的距離;同樣地,8年在我們腦中亦不是4年的2倍。因此,我們的時間觀念總是不能有效建立起來。

要解決這人性弱點,其中一個辦法是作出承諾,特別是有約束力的承諾。退休基金是很好的例子,說明了具約束力的承諾可以發揮作用。退休基金禁止人們在退休前動用有關儲蓄,與此同時,它享有稅務優惠,間接鼓勵人們儲蓄多於消費。

反觀亙惠基金或股票投資則是沒有約束力的承諾。由於投資需要耐性,股票投資者在抉擇時便面對較大挑戰,根據交易所的數據,股票的持有年期現已跌至歷史低位。

在美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1940年股票的平均持有年期是大約7年;2000年科技泡沫發生時,有關數字跌至不足1年;至2007年,有關數字更跌至7個月。英國也有類似現象,股票的平均持有年期已由1960年代中大約5年,降至2007年的7個月。根據交易所資料顯示,亞洲投資者的持有年期可能更短,現時上海股市指數的成分股持有年期僅6個月。

然而,無數事例足以證明,一個選擇正確、結合各類優質股票的投資組合,是長線的致勝策略。

近年,股市日益受到宏觀經濟因素及世界大事影響。結果,部分投資專家也似乎犯下錯誤,投資策略變得短視。假如整體大市都沉迷於短線操作,那麼更值得遵循的做法,是按照企業的基礎前景挑選優質股票,實行長遠的投資策略。回顧歷史,出色的投資者都恪守一個黃金法則,那就是揀選優質股票並長期持有。

Nick Armet
富達國際投資投資評論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