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生活不健康致乳癌早發


港婦女發病年齡較外國年輕10歲 生活不健康致乳癌早發
(2012年09月20日)
  • 張淑儀稱,本港年輕患者的發病年齡較早,故不容忽視。
  • (見表)
  • 譚勵明

【am730訊】乳癌個案在過去廿年有上升趨勢,個案比率由1983年每十萬人有30.8%,上升至2007年的59.9%,有關比率更較全球的37.4%為高,而且本港患者的發病年齡,亦較歐美國家年輕10歲。本港乳癌資料庫的數字顯示,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普遍是缺少運動及精神壓力大,故醫生建議任何年齡的婦女應定期自我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

香港乳癌資料庫的最新數字顯示,涵蓋了7,241名乳癌患者,患者確診年齡中位數只有49歲,而美國婦女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為61歲。資料庫督導委員會主席張淑儀指出,年輕乳癌患者普遍有運動量不足、高度精神壓力、超重、多肉少菜,不曾生育或夜班工作等高危因素(見表)。她相信,年輕患者早發病,是與本港婦女較遲婚,令生育年齡延遲或從沒餵母乳有關。而且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界定夜班工作為「可能致癌因素」。

該委員會成員楊明明指出,雖然數據顯示年紀愈大,腫瘤愈大,但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的腫瘤卻「較惡」,癌細胞活躍程度屬第三級、淋巴及血管有癌細胞入侵等比較亦明顯較高,因此年輕婦女不應掉以輕心,應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亦應定期自我檢查,以及早發現與治療。目前年輕患者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再配合化療、荷爾蒙藥物治療等,以提高治愈率,惟接受治療的年輕患者必須暫停生育計劃,避免治療影響胎兒。

今年三十多歲的譚勵明(3圖),去年一次自我檢查時,發現左胸有一硬塊,即時求醫檢查,最終確診為乳癌。她指,確診時難以接受,平日有運動習慣,而且飲食多菜少肉,生活尚算健康。她相信是與自己工作壓力大,又不懂疏導壓力,因而抑壓情緒。經手術切除腫瘤,再配合化療、電療、荷爾蒙藥物治療後,目前仍在服食標靶藥。

你是乳癌高危一族?

Cosmo

根據最新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顯示,2009年本港有超過2,945宗新增乳癌,而乳癌是本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亦是婦女的第三號癌症殺手。
不要以為乳癌與你無關,因為研究發現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一般來說,乳癌發病率會由35歲開始上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另外,除了遺傳因素及家族病史外,其實還有不少因素都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
 一般來說,乳癌的風險因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可改變的,如人種、帶有乳癌遺傳基因、家庭病史、早經或遲收經等,但亦有一些因素是可以改變的。 
  • 研究發現30歲前生育及餵哺母乳的婦女,患乳癌的風險較低;
  • 有服食收經後女性荷爾蒙補充丸或長期服用避孕藥習慣 、或是收經後BMI過高的肥胖婦女,患乳癌風險相對增加。
不過研究又顯示,有服用以上藥物或補充丸習慣的女性,只要停止使用相關產品,患乳癌的風險就會減低,若停用避孕藥10年後或停用收經後女性荷爾蒙補充丸3年後,患乳癌的風險更與一般人無異。
另外,在遺傳基因層面來說,若從家中遺傳了BRCA基因突變,會增加了患乳癌的風險。在最新調查中發現,因遺傳BRCA基因突變而患上乳癌的人士,約42﹪是BRCA1基因突變,58﹪則是BRCA2基因突變。一般來說,有BRCA1基因突變的人,患乳癌或卵巢癌的風險較高,而BRCA2基因突變雖然也屬患乳癌及卵巢癌高風險人士,但相對比BRCA1基因突變的風險為低,但卻較容易患上其他類型的癌症。
無論你是否高危一族,最重要的還是要進行定期檢查及每月一次的自我檢查,關注自已的胸部變化,若有發現任何改變,及早求醫,咨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