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激光脫毛只減少毛髮 醫學界倡監管激光彩光



【am730訊】激光及其他醫學美容療程日趨普及,當中的安全問題亦受大眾關注。消委會在去年全年共收到78宗有關光學美容的投訴,今年頭10個月則接獲99宗,單一個案最高金額高達24萬元;其中34宗出現副作用,包括接受激光脫毛時,導致小腿二級燒傷。醫學界建議,政府應立法加強監管激光及彩光美容廣告,以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消委會前總幹事兼聯合國消費者保障國際顧問專家小組候任主席劉燕卿表示,坊間許多廣告內容都存有失真和誇大成效,例如有美容院廣告聲稱無痛脫毛、效果永久,但根據現時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的資料,激光技術並不能達到永久脫毛效果,只可以永久減少毛髮。

劉燕卿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服務前要考慮清楚,了解自己是否適合療程,以及操作人員是否有足夠訓練,亦不要誤以為出事後一定可獲退款。

她並指,本港對美容業界的規管遠遜於美國、加拿大及新加坡,就連澳門也要求從事一般美容的公司,需向政府申請牌照。
美容院激光機屬危險級別

香港鐳射醫學會主席陳偉民表示,激光傷害可以分成4個級別,現時美容院用的激光機大部分屬第4級危險程度;即使間接接觸,也可造成眼部及皮膚受損,甚至會有爆炸或起火危險。

陳偉民指,本港並沒有法律規管激光儀器的買賣和使用,任何人都可以買賣及操作儀器,對於消費者及工作人員來說都十分危險;若使用能量過高,便會引致色素變化及紅腫等問題。他促請政府立法,加強監管激光及彩光等技術,並應由註冊醫生操作。

防治產品無助改善脫髮
「防脫髮」、「治脫髮」產品近年大行其道,受到不少有脫髮問題的人士趨之若鶩,不過歐洲醫學組織早已明言,如維他命、中藥、胺基酸等產品成分,均不獲醫學實證,甚至已被確定對改善脫髮無效,故香港內科學會呼籲市民,治療脫髮應諮詢醫生,以免浪費金錢。

香港內科學會皮膚科專科醫生馮偉傑指出,本港男士脫髮問題嚴重,每四名男士便有一人脫髮,在中港台三地中排名第一。對於坊間不少脫髮產品,聲稱針對「嚴重脫髮」、可「防掉髮」、「頭髮再生」、「防脫育髮」、「男士專用」及「強韌防掉髮」等字眼,令消費者認為可改善脫髮,甚至男性型脫髮等。為了解產品成分,從而判斷產品治療脫髮的成效,該學會早前分析了21種聲稱「預防」、「改善」脫髮的產品,當中包括洗髮水、精華液等,發現產品內最常見的成分包括維他命、中藥、胺基酸、蘆薈、礦物質、銀杏、人參、鋅、鋸棕櫚及綠茶等。

馮偉傑表示,根據去年歐洲皮膚科脫髮論壇的分析所指,這些成分均沒有足夠證明有預防或改善脫髮之效,甚至有可能導致脫髮(詳見表)。他續稱,引致脫髮的成因眾多,當中九成屬男性型脫髮,即俗稱「M字額」、「地中海」,髮線向後移,脫髮位置集中於兩側和頭頂。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對男性荷爾蒙睪丸脂酮反應增加,當睪丸脂酮與名為「5-alpha還原酵素」的酵素結合,可產生導致脫髮的「荷爾蒙二氫睪酮」(DHT),故治療男士脫髮問題,應從抑制DHT入手。
花十萬元無療效

現年38歲的陳先生(2圖)於5年前開始有脫髮跡象,初期前額髮線慢慢向後移,之後頭頂的頭髮也開始變得稀薄,起初不以為意,未有積極處理,近兩、三年開始被朋友取笑,亦覺得身旁異性頗為介意,故開始上網參考網友的建議,更曾參加一個約5萬元的療程,又試過中藥、洗髮水、針灸等,估計過去5年花了至少10萬元,但情況一直沒有改善,至半年前才得悉男性型脫髮而求醫,並接受藥物治理,他稱醫生指其他方法並無醫學實證,感到過去是浪費金錢及時間,未來會積極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