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轉貼文章 ~ 憑便便驗出大腸癌

精選提要
大腸癌是香港頭號常見癌症
醫學界一般認為進行大腸內窺鏡檢較為準確,不過運作成本亦相當高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於2014年八月份剛宣佈批准使用一款全新的大便檢驗方法,準確度竟高達90% 以上
新方法比傳統的隱血檢查有效,亦有可能找得出大腸癌前期良性腫瘤
未來相關的研究仍會繼續進行,致力改善新方法的假陽性比率
大腸癌是香港頭號常見癌症,2011年新發現 4450宗大腸癌個案,佔所有癌症新症 16.5%,全年導致 1903人死亡,差不多每天死 5個!及早發現大腸癌肯定能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機會,是以今年施政報告亦提出資助較高風險的市民盡早接受大腸癌篩查。
醫學界一般認為進行大腸內窺鏡檢較為準確,不過運作成本亦相當高。加上大腸鏡檢查必須由大腸科醫生親手操作,以目前的醫護人手來說,未必足以應付全民需要,因此普遍都建議先推行大便隱血測試。這個方法較為傳統,成本低兼且容易操作,卻無可避免犧牲一定程度的準確度。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於2014年八月份剛宣佈批准使用一款全新的大便檢驗方法,準確度竟高達90% 以上!醫學期刊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4年三月號刊載了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個名為 Cologuard 的新方法,能夠以非常高的準確度掀出隱暱著的大腸癌。
傳統的隱血測試是一種免疫化學的方法,從大便裡找尋隱藏著的血液,因此只能找出那些會流血的癌腫瘤。新的 Cologuard 方法則同時找出血和癌變細胞的DNA,連那些不會流血、尚在良性階段的瘜肉的不正常DNA 也可以測出來,就大大提高掀出隱藏腫瘤的機會。新方法沒有風險、無入侵性、不需要放瀉,檢測過程甚至比傳統的隱血檢查更簡單,亦不需先戒吃幾天紅肉或其他高鐵質食物。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在家中自行收集大便樣本,然後把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一連串的DNA 分析。
該項研究的對象包括 9989名 50至 75歲美國和加拿大病人,每個病人都會做齊三個檢查:大腸鏡、大便隱血檢查和 Cologuard 的大便DNA 測試。最終大腸鏡檢查找出了 65個大腸癌隱藏個案,Cologuard 找出 60個(準確度達 92%),而傳統大便隱血檢驗方法只能找出 48個(準確度只有74%)。
大腸鏡亦找出 757個差不多快要變成癌症的良性瘤個案,Cologuard 正確發現當中 42%,傳統大便隱血方法則只能發現 24%。對於嚴重變異瘜肉,Cologuard 的發現率為 69.2%,大便隱血則為46.2%。對於大於1cm 鋸齒型無柄瘜肉,Cologuard 為 42.4%,大便隱血卻只有 5.1%。
不過必須一提的是,Cologuard 假陽性比率(沒病當有病)卻比大便隱血檢驗為高。負責研究的美國醫學家 Dr Steven Itzkowitz 強調,新方法和大腸鏡一樣,都不會是個絕對完美的檢測方法,而新方法亦不能取代大腸內窺鏡。假如大便DNA 測試呈陽性反應,病人仍必須進行大腸鏡作確認。不過新方法肯定比傳統的隱血檢查有效,亦有可能找得出一些連大腸鏡都未必分辨得出的大腸癌前期良性腫瘤。未來相關的研究仍會繼續進行,致力改善新方法的假陽性比率,並判斷出進行該項檢查最適合的頻密程度以符合整體成本效益。
不知道香港的醫學專家會否考慮一下引入這個新科技?

撰文@歐陽英傑
參考資料:
- See more at: 

http://life.memehk.com/posts/%E6%86%91%E4%BE%BF%E4%BE%BF%E9%A9%97%E5%87%BA%E5%A4%A7%E8%85%B8%E7%99%8C%20#sthash.eBvP9Dqi.dpuf

http://life.memehk.com/posts/%E6%86%91%E4%BE%BF%E4%BE%BF%E9%A9%97%E5%87%BA%E5%A4%A7%E8%85%B8%E7%99%8C%20

潘冬松醫生 :大便出血與大便習慣的改變   03/03/2016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大便出血與大便習慣的改變都是大腸癌的病徵。然而,我希望強調,大部分的大腸癌跟其他癌症一樣,在早期是完全沒有病徵的,直至症狀出現時,腫瘤實際上已存在於體內一段時間,甚至已屆晚期(第三或第四期)。

其實,大腸癌的病徵跟許多其他腸胃病的症狀相似,例如:腹部不適和大便習慣的改變(腹瀉或便秘)。腫瘤在腸道的不同位置會引起不同的症狀。倘我們簡單地將大腸劃分為兩部分:右邊是比較接近小腸的一段大腸(包括升結腸及橫結腸),而左邊則是比較接近肛門的一段大腸(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

右邊的大腸比較寬闊,腫瘤有很大的生長空間,通常腫瘤長大至一定程度,患者才會出現大便習慣的改變。如果生長在此處的腫瘤引起出血而量少,患者未必能及時察覺,因為這段腸道距離肛門較遠,隨糞便排出來的血液已被腸道內的細菌處理過,故患者不會見到鮮血。在這情況下,也許貧血是唯一的症狀。這是由於腫瘤引起慢性出血,經過半年,甚至一年的失血,患者便會出現貧血症狀。故此,如果醫生發現患者有貧血症狀,一般都會建議患者接受胃鏡和腸鏡檢查。

左邊的大腸比較狹窄,如果腫瘤生長在這段腸道內,病人就比較容易在早期感到大便習慣的改變。大便習慣的改變並不單單指便秘,當然,腫瘤阻塞腸道引起便秘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然而,部分腫瘤會分泌大量黏液,黏液有潤滑作用,從而令大便較之前暢順或頻密。此外,倘腫瘤生長於腸壁,會使病人產生自然反應想將其排出,故經常有想排便的感覺。換句話說,任何大便習慣的改變都是警號,大家應當留神。

此外,左邊的一段大腸較接近肛門口,如果腫瘤引起出血,短時間內便到達肛門,繼而被排出體外,故病人較容易發現大便出血的的情況。


總括而言,大腸癌的症狀,視乎腫瘤生長的位置會有所不同。因此,希望大家要注意身體的一些細微變化。在我的行醫生涯裡,遇過不少病人,其實他們並非無經濟能力看醫生,也並非因為知識水平低,不知道身體出現了狀況而需要求醫,倒是因為生活和工作太忙碌,儘管已經出現了症狀,他們卻不覺得是什麼回事,甚至奢望再過一陣子,症狀會自行消失。他們一早知道身體響起警號,卻因為「太忙」而延醫診治,最後令病情和治療變得複雜,實在不值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