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楊東妤 : 淺談類固醇

類固醇的學名叫做『腎上腺皮質素』,正常人的腎上腺每天都會分泌一定量的類固醇來維持體內正常的生理運作,如調節血醣、蛋白質、脂肪、及電解質的代謝,它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荷爾蒙。

臨床上類固醇是很好的藥物,它可被廣泛地應用於治療許多的疑難雜症,包括︰癌症、腦水腫、慢性肺病變、風濕病、氣喘症、早產兒肺部不成熟、皮膚病、休克、敗血症、及腦膜炎等等;而且它確實會減輕許多的症狀,使症狀得到暫時的舒解,故人們稱之美國仙丹,顧名思義它的功效非常好,像仙丹一樣,雖然如此,使用上仍有些事應特別注意。

類固醇的作用

1、 消炎作用:無論是細菌性、化學性、 物理性、免疫性或紫化性照射所引起的發炎都有效。
2、 抑制免疫作用:它可抑制淋巴球的活性而 阻斷淋巴激素對標靶細胞的作用。
3、 抑制細胞分裂:外用的類固醇能暫時干擾表皮細胞內去氧核醣核酸的合成,用來治療乾癬。
4、 血管收縮
5、 礦物皮質酮作用:會造成水份及鹽份堆積於體內,進而引起高血壓,必須加以控制;相反的,血液中的鉀離子會偏低,造成酸鹼值偏鹼性,應該補充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柳橙類水果、
香蕉、魚類等。
6、 醣皮質酮作用:體內脂肪重新分配引起月亮臉,水牛肩,腹部凸出的外貌, 此外血糖的耐受程度降低,若有糖尿病的話,要加強血糖的控制。
7、 抗代謝作用

類固醇的適應症
1、內分泌失常:
 *原發性或次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
 *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腎上腺增殖,非化膿性甲狀腺炎,與癌症有關之高血鈣症。
2、風濕性疾病:
 關節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急性或亞急性黏液囊炎 (bursitis)、急性非特異性腱鞘炎   (tenosynovitis)、乾癬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與肱上髁炎 (epicondylitis)。
3、膠原疾病 (collagen disorders):
 某些全身紅斑性狼瘡、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或全身性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或 polymyositis)等。
4、皮膚疾病:
 天庖瘡、嚴重的多形性紅斑、剝落性皮膚炎、庖疹樣大泡皮膚炎 (bullous dematitis herpetiformis)、嚴 重的乾癬、蕈狀肉芽腫 (mycosis fungoides)、血管性水腫、蕁麻疹、嚴重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或 異位性皮膚炎。
5、過敏:
 傳統療法無法控制的嚴重過敏情形,如血清病、藥物引起的過敏等。注射劑型可用於控制輸血所引起的蕁麻疹。
6、眼部疾病:
 眼部的嚴重急慢性過敏與發炎,如過敏性結膜炎、角膜炎、過敏性角膜邊緣潰瘍、眼部帶狀庖疹、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擴散性後葡萄膜炎 (diffuse posterior uveitis) 及脈絡膜炎、脈絡膜視網膜炎、視神經炎、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hthalmia)等。
7、呼吸道疾病:
 類肉瘤病 (sarcoidosis)、支氣管痙攣、鈹毒症 (berylliosis)、吸入性肺炎、過敏性鼻炎等。
8、血液疾病:
成人的次發性血小板過低症、原發性血小板過低性紫斑症、紅血球母細胞缺
乏症 (erythroblastopenia,RBC anemia)、先天性發育不全性貧血
(hypoplastic anemia)與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9、腫瘤:
可緩解成人白血病及淋巴瘤與兒童急性白血病。
10、水腫狀態:
自發性或紅斑性狼瘡所引起的腎病 (無尿毒症)患者,可使用醣質類固醇以促進排尿或緩解蛋白尿症狀。
11、神經系統:
多發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急性惡化。
12、止吐:最常用 dexamethasone,可合併 metoclopramide 使用。

類固醇使用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1、 食慾可能會增加。
2、 精神亢奮,可能會失眠。
3、皮膚可能長粉刺或青春痘。
4、毛髮可能變得比以前黑或濃。
5、血糖、血壓會稍微升高。
6、長期服用時,臉部、肩膀及四肢可能會稍微浮腫。
7、因類固醇藥物會抑制感染,使發燒症狀不明顯,可能遮蔽一些嚴重的感染危機。
8、長期服用也有引發骨質疏鬆的報告。

類固醇的注意事項
1、 需按照醫師指示服藥,不要隨意調整劑量或停止服用,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
2、 停藥後第二天,可能會覺得全身無力,甚至全身不舒服,幾天後症狀會逐漸消失。
3、 不要空腹時服藥,以免黏膜損傷,造成胃潰瘍。
4、 如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時,要經常測血壓及血糖,調整用藥。
5、 如有身體浮腫的現象,飲食中要減少鹽分的攝取。

結論
國人有喜歡吃藥補身的習慣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任何的藥物皆有其潛藏的副作用,民眾對來路不明的藥粉、黑藥丸、甚至香灰、神水、、、等等,都需提高警覺,因此類補品或成藥在過去的經驗中,是最常被檢驗出含有類固醇。類固醇並不是避之為恐不及的「毒藥」,當然也不該當成是治百病的「仙丹」來亂用,尤其是短期的使用,並不容易出現副作用,但是如果大量且長期的使用,則一定會產生眾多惡劣的問題,因此類固醇屬於醫師的處方用藥,非得醫師診視後開立處方,方能取得使用,絕不可以自行購買任意服用。

副護理長楊東妤

http://www.tmn.idv.tw/tcfund/magazine/care/2006_1103_11.htm


類固醇-仙丹還是毒藥?
          
      到類固醇藥物,病人直接聯想到的就是黑藥丸或美國仙丹,類固醇對於人體是否真像媒體上報導的如此恐怖?類固醇到底是什麼?

  類固醇廣義的說法是一種化學分類名稱,包括內分泌各種荷爾蒙、維生素及體內的構造成份;狹義的類固醇係指由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荷爾蒙。腎上腺皮質荷爾蒙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醣化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一般所說的類固醇藥物多半指的是這一種成分,具有減緩免疫發炎反應、調節蛋白質、脂肪及醣類代謝、維持血壓及心臟功能等作用;第二類則是礦物皮質類固醇(mineralocorticoid),主要用於維持體內鈉、鉀離子的平衡現象。

  正常人的腎上腺每天都會分泌一定量的類固醇來維持體內正常的生理運作,它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荷爾蒙;類固醇更是一種壓力性荷爾蒙,當身體在受到極大的挑戰如嚴重感染、休克或外傷時,腎上腺就會分泌類固醇以抑制發炎反應、刺激骨髓造血、醣類生合成,以增加身體的應變能力。因此,類固醇藥物具有許多藥理作用,如對因組織傷害引發的發炎反應而活化的嗜中性白血球產生穩定作用,也會誘導抗發炎蛋白的產生;另外還可抑制因組織胺之釋出所引起的過敏反應。而人體有許多的疾病都是源自於發炎反應,在臨床上可應用於緩解許多疾病之症狀,因而被稱為美國仙丹。

類固醇之常見臨床應用如下:
一、 內分泌功能失常或不足:如腎上腺功能不全。
二、 風濕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關節炎、脊椎炎。
三、 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或氣喘。
四、 腸胃道疾病:如腸炎(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五、 血液疾病:如自體免疫引起之溶血性貧血、自發性血小板低下型紫斑症。
六、 皮膚疾病:如嚴重的牛皮癬、脂漏性皮膚炎。
七、 免疫疾病:如腎病症候群、器官移植後預防排斥、紅斑性狼瘡。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類固醇藥品,如口服、吸入型、外用及注射劑型的類固醇,種類琳琅滿目,作用部位各有不同。口服及注射型的類固醇使用稱為系統性全身給予,對於身體的影響較大,通常用於較嚴重的氣喘、腎上腺功能不全、全身性免疫反應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腎病症候群;外用類固醇通常用於皮膚病灶,如濕疹、皮膚癬的治療上;類固醇還有病灶內注射的用法,如針對蟹足腫與結節性濕疹的局部治療,直接到達病灶以產生較理想的療效;吸入型類固醇藥物能直接經由氣管進到肺部,產生局部作用,以減少全身吸收,可以減低類固醇的全身副作用,但是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後應漱口,以減少口腔內類固醇殘留,可減少口部念珠菌的感染。

  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所造成的副作用包括蛋白質的分解及代謝過盛,而有蛋白質耗竭的現象,容易發生皮膚和皮下組織變薄、粉刺、肌肉發育不良、傷口癒合不良。因為身體的脂肪會以特有的形式重行分布,脂肪會聚集於腹部、臉部及上背部,因而形成了水牛背或水牛肩;當腹部的皮膚受到增加的皮下脂肪牽扯時,皮下組織破裂形成了明顯的紅紫色斑紋。而蛋白質分解代謝所釋出的胺基酸,會在肝臟轉變成葡萄糖,其所造成的高血糖及週邊對葡萄糖利用之減少,可能足以誘發抗胰島素型糖尿病症狀。糖化皮質類固醇會減少鈣在小腸的吸收、抑制成骨細胞的增生,會造成骨質疏鬆症。另外,由於長期的免疫抑制作用,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接受較高劑量類固醇的病人,不建議接種活性或減毒疫苗。

  長期使用合成的類固醇會對腦下腺產生抑制的作用,腦下腺所產生的促腎上腺激素之分泌會缺乏,此時不能突然停止類固醇的使用,在停藥前要慢慢降低使用劑量,才可避免突然停止類固醇治療所帶來的併發症。但是短期(兩週內)使用則較不易出現上述所提到的副作用,可能毋須慢慢減低使用劑量。

  類固醇屬於醫師處方藥品,正確的使用能有良好的療效,如果誤用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因此類固醇的使用必須非常謹慎,經由醫生評估後才使用,千萬不要自行購買類固醇產品,或來歷不明、可能含有類固醇的黑藥丸,造成濫用或誤用。經由醫生評估需要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也不要因為害怕類固醇所帶來的副作用而不敢使用,有些疾病狀態更是需要長期的使用類固醇才能達到良好的控制,例如在氣喘的治療指引中指出,類固醇對於氣喘來說是最有效的控制及預防發作藥物。類固醇的副作用固然不少,但其療效卻是非常顯著,只要在專業醫師處方下,依疾病狀況及個人因素適時調整,即可將副作用降至最低,而對病情有相當的改善。

http://www.femh.org.tw/epaperadmin/viewarticle.aspx?ID=17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