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轉貼文章 ~ 高仁 : 老千股「合削拆供送」財技

高仁自2011年初在《信報》「開壇作法」,屈指一算已正式踏入第7個年頭,數字絕不含糊;相反,中資券商在港股篩選了66隻「疑似老千股」;加上「股壇長毛」David Webb列出「50隻不能買的港股」,莫非港股只有116隻老千股?

對於中資券商及「股壇長毛」提及的「老千股」問題,高仁擬一口氣連續撰寫兩篇文章與各位「巴打」進行深入探討,本文將會拆解「老千股」慣常利用的「合、削、拆、供、送」財技。

何謂「老千股」?各位「巴打」言人人殊,但相信都是恨之入骨,畢竟投資隨時可能會total loss(化為烏有)。根據港交所(00388CEO李小加的定義,「老千股」主要是指大股東不以做好上市公司業務賺取盈利,而主要通過玩弄財技和配股、供股與合股等融資方式,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股票。

認清五大主要特徵

中資券商中金公司進一步發表研究報告,歸納出「老千股」的五個主要特徵:
(一)基本面上少盈利、少派息;
(二)資本運作頻繁;
(三)大股東損害小股東利益;
(四)股價低、市值小;
(五)頻繁更換股票代碼和名稱。

在具體操作之中,「老千股」最典型的套路就是「向下炒」,即是大股東在高位拋售股份獲利,上市公司卻在低位再融資,大比例兼大折讓價格配售予大股東關聯人士,以攤薄小股東權益。

「高仁指點」話你知,大股東要成功「向下炒」,上市公司要成功「抽水」兼「長供長有」,秘訣就是要懂得利用「合、削、拆、供、送」(即是股份合併、股本削減、股份拆細、供股、送股)財技(可參考201410月〈0.0001的持久力〉與〈「削合拆」三招「永保」持久力〉,以及20156月〈「合.削.供.送」數字遊戲〉等文章)。

「向下炒」屬典型套路

根據上市規則【小檔案】規定,當股份下跌至成交價下限1仙,聯交所就有權利要求公司更改交易方法,股份合併(「合」)正是解決股價低迷方法之一。一方面,可以避免股份被停牌甚至退市;另一方面,可以掩飾之前股價大跌,並為下一輪「向下炒」作好準備。

根據舊有的公司條例,公司按票面值(par value)折讓的價格發行股份,既要獲得股東通過決議案授權,又要得到法院批准,其他限制亦多多。如果股份合併後再配合股本削減(削),將大幅擴闊股價與票面值的差距,可製造大量的股價空間,有利日後涉及發行新股的活動。

其後,公司通常會建議把未發行股份拆細(拆),一方面可以使到未發行拆細股份的票面值與先合後削股份的票面值一致;另一方面可以「變大」(增加)未發行股份數目,從而增加「持久力」(「抽水」的可持續性)。

當公司進行了「合.削.拆」三部曲之後,就可以為日後「抽水」開啟了方便之門,方法包括「吸水大法」的常見四式,即是配售(Placing)、供股(Rights Issue)、公開招股(Open Of fer)和代價發行(Consideration Issue)。

由於供股和公開招股(統稱為「供」)針對所有股東是無一幸免,如果再加上「賣大包」送紅股(「送」)玩弄數字遊戲,就可能產生大比例兼大折讓的「Norman」(攞命)供股,讓小股東陷入「供又死」(要再掏腰包投資)、「唔供又死」(權益被大幅攤薄)的兩難局面。


除了「老千股」之外,「妖股」亦是「老千股」另一個常見叫法,各位「巴打」又是否記得「妖股」的伎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