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勵進「營養教室」- 燕麥導致三酸甘油脂超標?!



好多時都聽到糖友會用燕麥做早餐, 其實有乜好?
原因是燕麥含豐富膳食纖維,尤其係水溶性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能有效阻慢血糖升幅,有助控制餐後血糖。所以非常適合糖友食用。2湯匙即食燕麥片就是一份10克碳水化合物,換算好容易。
燕麥可降膽固醇,但我的三酸甘油酯卻升高,怎麼吃才正確?

「吃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不是迷思,是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但「燕麥片吃多了可能會讓三酸甘油酯升高」這樣的說法並不全然完整、正確。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為何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正確來說,不只燕麥,只要是全穀類及五穀雜糧,常見的如糙米、紫米、薏仁、蕎麥、小麥、大麥、米糠等都含有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指一群「廣泛的」不被人體消化酵素所分解的植物多醣類,主要存在植物的細胞壁。食物學上,依照結構與功能性不同,它有很多分類,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β-聚葡萄糖(β-glucan)、難消化玉米澱粉等,種類非常多。膳食纖維對人體的健康效益多數都是正面影響,然而,在這麼多不同的膳食纖維當中,以科學發現來說,研究文獻記載,具有最多「降低血中膽固醇作用」的膳食纖維,就非「β-聚葡萄糖」莫屬。而燕麥的胚乳及麩皮含有豐富的「β-聚葡萄糖」,是其他穀類所望塵莫及的,因此,使得燕麥成為降低膽固醇飲食的首選之星。
燕麥含豐富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β-glucan),依大量科學研究證實,每日攝取超過3公克以上β-聚葡萄糖(約60公克重的生燕麥片),可以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至於「有些人燕麥片吃多了,可能會讓三酸甘油酯增加」,這樣的說法其實是過於片段的、不完整的。我們必須考量燕麥本身是主食類,以同樣一份主食類來比較,煮熟的即食燕麥片(約20公克)約含有14公克的總碳水化合物及約9公克的膳食纖維,而白飯(約50公克)的總碳水化合物約達20公克,膳食纖維約0.3公克。因此,我們可別以為燕麥片的好處多多,認為一份燕麥的膳食纖維是一份白飯的30倍,就毫無節制的增加攝取。因為我們也不能忽略,「燕麥片所含的澱粉是一般白飯2/3的量」。因此,當增加燕麥攝取的同時,其他主食類也要相對減少,如此一來,整體的醣類例才能控制在每日總熱量60%以下的合理範圍。
正確來說,應該是「吃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但吃燕麥同時,應取代相同的主食類,並注意一整天的主食類的份數是否超量,如果超量,就可能使三酸甘油酯上升。」
你可以這樣做
每天吃適量的燕麥片,有助於降低「血中的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LDL」。美國FDA建議,每日至少攝取3公克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相當於60公克的生燕麥片,即可發揮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的作用。
不要忽略燕麥也是主食,增加燕麥同時,也要減少其他主食類攝取,特別是精緻單糖與精緻加工的澱粉,同時避免過度飲酒、減少含糖飲料的飲用。
本身有高三酸甘油酯(空腹>150毫克)或有代謝症候群特性的朋友,平日就要做好「主食類替換的平衡原則」。以燕麥片為例:1份主食類 = 50公克白飯 = 燕麥片20公克。
如果中餐吃了一碗燕麥粥(加了3份燕麥片60公克),事實上就等於吃了2/3碗的白飯,這時同一餐就要避免再吃其他的主食類(如麵條、麵包、蛋糕、餃子等),尤其是根莖類植物,更讓人容易忽略澱粉的存在,如南瓜、芋頭、地瓜、蓮藕等,以避免一日的「總碳水化合物」攝取過量。
另外,近年燕麥片降低膽固醇的健康知識,形成一股風潮,也帶動食品業者的商機。許多食品業者在產品加了燕麥片,宣稱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然而實質上,為了配合商品特性(常見如牛奶、麵粉、餅乾、飲品等),燕麥片經過多次加工,裡面所含的β-聚葡萄糖分子量變小,黏度也跟著下降。2010年加拿大科學家Wolever等人在研究指出,分子量較小的β-聚葡萄糖(分子量小於400),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也可能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宣稱加入燕麥的產品越來越多,而這些產品本身也包含精緻單糖、奶油或香料等食品添加物,反而增多了熱量、油脂及多餘糖分。因此,還是建議以最原始、加工程度越少的燕麥片為優先選擇,可以確保攝取較大分子的「β-聚葡萄糖」,以利燕麥發揮最佳的保健效果。
(編按:本文摘取部分精華內容,完整內容請參閱原書籍。)
(圖片來源:Pixabay sue_v67;原文刊載於蔡正亮《營養師教你不用怕》/遠流出版)
https://health.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8272.html

穀麥食物護心血管 藜麥蛋白質最勁

不少人都愛以麥皮作早餐,因為營養豐富又低脂。穀麥類食物中,以燕麥、大麥、小麥、黑麥及藜麥最為常見,有營養師指,穀麥類食物含豐富纖維,能為人體提供飽足感及「吸走」壞膽固醇,有助減低患心血管病危機,當中又以藜麥的蛋白質及鉀含量最高,而且不含穀膠,穀膠過敏症者亦可食用。
常見的穀麥類食物,包括燕麥、大麥、小麥、黑麥及藜麥,進匯醫務中心註冊營養師羅嘉敏指,穀麥類食物含豐富纖維,「能為人體提供飽足感,而水溶性纖維亦能吸走身體的壞膽固醇,能減低患心血管病危機,較適合心血管病高危人士如糖尿病患者食用,另外,纖維亦能促進腸道健康,防止便秘,減低患大腸癌機會。」她又指,穀麥類食物的GI(升糖指數)低,能幫助調節體內的血糖水平。
穀膠敏感者 可食藜麥
上述5種麥又有何分別?羅指,小麥主要被製成麵包、餅乾、麵及饅頭,將小麥發酵後可作釀啤酒之用,纖維及蛋白質含量亦高。而大麥與小麥同樣能釀酒,且蛋白質相若,但口感方面比小麥「嚡」,故難以此製麵包,不過纖維卻是5種麥當中最高,較常用來煮飯及粥,「吃乳酪時也可加入幾塊混在一起。」至於燕麥則主要用作早餐沖麥皮或粥,纖維雖不及大麥豐富,但較易入口。黑麥主要用來製作黑麥包,「雖然卡路里相對較低,但口感較『嚡』較硬。」
近年坊間興起吃藜麥,其蛋白質及鉀質是5種麥當中最高,適合素食者,羅嘉敏又提到,部分人或會對穀膠敏感,「穀膠過敏症會造成患者腸胃不適,不宜吃含穀膠的燕麥、大麥、小麥及黑麥,而藜麥不含穀膠,較適合這類患者。」她指,藜麥可製作沙律及飯,且較軟身易入口。
穀麥鈣質不多 要留意

雖然穀麥營養價值高,不過也有其弱點,羅嘉敏指,穀麥產品所含鈣質不多,「吃兩碗穀麥才有33至47毫克鈣,但一杯奶已有300毫克鈣。」
「燕麥」+「牛奶」讓身體缺鈣又便秘?燕麥食用禁忌,「腎病」患者尤要小心|每日健康

常吃燕麥牛奶高鈣最健康?

劉怡里營養師:「長期固定」吃燕麥加牛奶,有礙鈣質吸收
大家使用燕麥用水沖泡後會有稠稠的感覺,因為其中含有「β–葡聚醣」的成分,在美國被宣稱是可以針對血糖、血壓、血脂較高的人當成健康食品來食用。但
燕麥是屬於高磷的食物,牛奶則屬於高鈣的食物,當兩者一起食用,高纖的成分會影響到鈣的吸收,但是影響程度有限,若是長期固定飲用,同時平日飲食中沒有攝取到足夠的鈣質,的確有阻礙鈣質吸收的風險
想要完整吸收燕麥營養的朋友,建議可能要從每天飲食中的做法稍加變化,例如一、二天是燕麥跟牛奶,第三天改搭豆漿,再來可以煮粥之類,只要不要長期固定飲用,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可以吃燕麥來減肥嗎?

有些營養師的確會使用燕麥在想要減肥的人身上。將燕麥運用在減重的角色是「取代主食」,例如一天當中選擇一餐以燕麥作為主食。由於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泡水後會膨脹,通常半碗乾燕麥(6湯匙平匙)沖泡出來的量會變成一碗,既可提升飽足感,又相當於只有半碗飯的熱量。可是若只把燕麥當點心,三餐還是正常飲食,這樣反而會增加澱粉量的攝取,吃多一樣會有肥胖的問題。

燕麥纖維含量高,可通便?

大家要有一個概念,就是在飲食生活中,絕對沒有單一的食物可以帶來健康。特別是台灣人常有一種習慣,就是可能有一個東西被推薦說很好,就會一窩蜂的搶購跟效法,這樣是不好的,還是要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以燕麥來說,我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加入豆漿來食用,因為這樣搭配不僅可以完整吸收蛋白質,又有高纖維;但是要提醒大家,當飲食中補充許多水溶性維生素的時候,一定要多喝水,不然反而容易造成便祕的情形。所謂足夠的水分,是指一天至少六次的排尿,這樣才叫做足夠的水分。

燕麥富含礦物質,全家大小都要多吃?

譚敦慈 資深護理師:燕麥含有磷,腎臟末期或洗腎病人不建議食用
另外,高纖維食品也會影響一些礦物質的吸收,尤其是鐵、鋅、鈣成分,尤其是燕麥中含有磷的成分,所以腎臟末期或洗腎的病人,也比較不建議食用。

封面圖片出自:vegansfir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