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轉貼文章 ~ 軒熙爸 : 散戶提昇實力第一步

美國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 )對「經典」的定義,就是每個人都認為一生人必須讀一次,卻沒多少人想要讀的,而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的《快思慢想》(Thinking , Fast and Slow)相信已被很多人奉為經典。很多朋友都喜歡跟筆者去買書,卻鮮少會完整讀畢,遑論為書本做筆記,當中不少曾是會考狀元,莫非人成長了,步入社會連讀書的風格也改變了嗎?

訓練以本能作決定

散戶要短期提昇實力的第一步,不是多讀書、多聽講座或是崇拜一些天后級、大師級的財演,他們自己也不能在市場賺多少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首要一步就是慢慢想,想多幾遍。近年很盛行的自然決策(naturalistic decision making )就是訓練大家從本能作出決定,而計量分析便是把數據量化,再以機率思考,慢慢達至本能決策。

曾參加筆者聚會的朋友,都會發現筆者睇圖的速度很快,這是多年整理數據訓練出來的功力。

今天介紹心理學家Gary Klein 的著作Sources of Power: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當中記錄了一個案例,1995 年一群海軍陸戰隊成員去華爾街跟一班交易員進行一場模擬交易比賽,結果不言而喻,交易員大勝。一個月後這群交易員造訪基地,跟軍人進行一場生存遊戲,比賽只須少量體力參與,主要是考驗求生決策能力,結果令人驚訝,交易員仍大勝海軍。

為了理解個中原因,Gary Klein 便以西洋棋大師跟普通業餘棋手的表現作研究比較,以5 分為滿分量化棋手每一步的表現。當進行每6 秒一步的快棋時,大師級棋手評分是3.02 分,而一般棋手評分是2.68 分;進行每135 秒一步的較長時間思考時,大師評分是2.97 分,而一般棋手評分是2.96 分。研究對象為10 位專業棋手跟10 位普通棋手,每對進行30 場比賽,故大大減低單一案例的偏差影響。結果長考的最終勝負大約是50% ,大師級棋手未見任何優勢!

持倉較久 績效勝高手

對於大師級棋手為何考慮時間愈長,表現愈差,這點日後再跟大家詳談,但對散戶而言卻是莫大福音。本能交易屬於一種久經訓練後的成果,如果散戶未有好好掌握正確的分析技巧,仍採用似是而非的分析方法,當然會在投資路上輸多贏少。即使未有習得良方,只要戒除短線操作,願意持有較長時間,出入市前用更長時間去考慮,自然可以更全面去分析大市,績效可追近高手水平。可惜,近年的操作心態要跑短炒、賺短浪,如果成功率有一半,一來一回扣除交易成本,賺得的,是交易的樂趣,付出的,只是輸一點錢罷了。

人往往會優先考慮短期回報,基金經理亦如是。按晨星公司的報告,1950 年代基金的年化周轉率為20% ;而2006 年,每14 個股權基金便有一個年周轉率達200% ,另每4 個只有1 個基金的年化周轉率低於30% 。每100 只年化周轉率低於30% 的基金中,有83 只都是追踪指數基金。事實上,由基金經理決策,真正可以按兵不動的少之又少。


周轉率愈高,往往反映操作時考慮的時間愈短,出入次數更頻密。報告中指出,回報與周轉率的關係,可見附【表】。短炒愈密,回報愈差,犯錯的機會卻更多。散戶如要提升自己的操作技巧及回報率,首要便是戒貪,想賺盡每一個小浪的波幅,現實是回報比買入持有往往更差。與其花更多時間去尋寶,不如花更多時間去研究,試問又怎可能每天都有好股值得買入?買入的同時,恐怕就要沽出最好的股票,套現後才可再買入。你又怎可保證,新買入的股票會比你現時持有的更好呢?

轩熙爸 <wbr>散户提升实力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